级别: 总版主
![]() |
影评 《长津湖》:主旋律电影商业化的大手笔 在经历了撤档、换期的波折后,由北京博纳影业集团有限公司、八一电影制片厂等联合摄制,陈凯歌、林超贤、徐克联合执导的影片《长津湖》终于在国庆假期与观众见面,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内便创造了20多亿票房,这是独特的黄金档期使然,更是中国观众超脱于市场利益之外的情怀使然。如何让主旋律电影商业化,让其在当代电影市场中展现出崭新的风貌,这是众多电影人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全新的叙事技巧和电影特技的运用,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不二法门,《长津湖》确乎也做到了这一点。在此,我从三个方面,浅谈《长津湖》置于现代观影经验下的红色影像,以及影片中符合现实主义美学原则的多元化人物塑造。一是蒙太奇手法的出色运用。影片在展现中美两军作战条件时,恰到好处地使用了交叉蒙太奇的影像剪辑手法,前一幕是志愿军行军在漫天冰雪中,由于物资短缺,仅靠着一块冻僵的土豆充饥,还有很多人为了节省粮食甘愿忍受着饥饿;下一个镜头便到了美军军营,由于感恩节的到来,军营专门的食堂里摆放着热气腾腾的火鸡大餐,美军士兵边听着电台边大快朵颐,畅谈着对家乡的思念……这样直观的蒙太奇影像剪辑,加深了中美两军作战条件的尖锐对比,更加凸显了我军不畏艰险、顽强不屈的意志,也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表意作用——当志愿军怀揣着保家卫国的信念在冰雪中行军万里,而发动非正义侵略战争的美军还在考虑咖啡用不用加糖时,就已注定了战争的结果。此外,在一场志愿军在遇见敌军飞机后不得已隐蔽在石堆上的场景里,由于我军一动未动,敌机的两位飞行员误以为是尸体,后仍向我军射击,竟然只是为了一场打赌游戏;在后来我军突袭美军阵地的场景中,吴京饰演的伍千里在开枪致使美官失去行动能力后,制止弟弟伍万里继续向其射击。这样一组对比蒙太奇的使用,也展现了电影传达的精神主旨:中美虽在战场上是敌人,但相比于美军,志愿军更加尊重敌人、尊重生命。二是精妙的电影特技带给观众的直观感受。三位导演无一不是场面制作的高手,分别体现在林超贤的《湄公河行动》、徐克的《龙门飞甲》、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本片能呈现出如此震撼的战争图景也不足为奇。在志愿军夜间突袭美军阵地的那场戏中,呼号冲锋、远距离狙击、碉堡轰炸、近身白刃肉搏、卡车追逐、坦克对轰等战争影像轮番上演,更加全面地展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各种作战形式。在伍千里夺下一辆敌军坦克后,驾驶其与美军坦克对抗,在各自向对方轰出一发弹药后,电影运用慢镜头的方式展现了两枚在空中飞行、摩擦、火星四射的场面,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紧张情绪,最终伍千里也有惊无险地打败了敌军坦克,让人直呼过瘾。三是人物塑造的多元化、立体化。影片中美军军官带领的部队误以为撞见了埋伏的志愿军战士,才发现他们早已因为长时间驻守在冰天雪地里冻成了冰雕,美军军官见此情景向牺牲的我军战士敬礼以表钦佩。在我军突袭美军阵地取得阶段性胜利后,美军敌机投下标识弹准备轰炸我军,雷公勇敢地抱起标识弹装上汽车,独自吸引敌机火力。在经历了敌机的几轮轰炸后,雷公身上大面积烧伤,但仍坚持着驾驶汽车前行,在影片的特写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即将牺牲之时,雷公并没有“高大全”式英雄光荣赴死的决绝,相反,他的脸上写满了恐惧与疼痛,在被战友找到后,虚弱地呼喊着“好疼”,最终躺在战友的怀中牺牲。这样的人物动作与台词的设计,也呼应了现实主义美学的创作原则,如果说不畏牺牲是精神信仰使然,那么面对疼痛与死亡时的恐惧也是人之常情。总之,《长津湖》作为一部红色影片,以其先进的叙事表现形式直面商业化市场,对战争中众生相的写照也极大地还原了真实战场的残酷与艰难。而对宏观意义上的电影产业和文化价值观的传播与发展来说,《长津湖》作为一种红色文化的现象级呈现,赋予了中国文化产业更多的发展可能性。
|
---|---|
☛ 1024社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