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总版主
![]() |
刘莎 : 《觉醒年代》影评 一开始我是冲着这个剧的火热度以及想了解与近代史课程相关的内容去观看的。1915年——不平凡的一年,是一段由青年举起爱国大旗的伟大历史,该剧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很真实地展现了那个时代人民的生活状态。剧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信仰和追求,都在为同一个目标而奋斗,他们坚定的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深深地感受到那个时代所特有的英雄气概和民族精神。他们的爱国之心很少通过语言去呈现,更多的是通过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实践,打破一切阻碍寻找救国出路的人和事中体现。
《觉醒年代》是一部深入人心的思想觉醒的历史剧,它生动地再现了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让人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那段历史的波澜壮阔,此剧没有主角,因为每个人都是主角!。该剧以陈独秀等人创办的《青年杂志》问世后改为《新青年》为开端,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到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这一阶段的历史故事。其中呈现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同时剧中对人物的特写以及背景音乐的选取都恰到好处的带动了人们的情感。这段浩浩荡荡的历史画卷将人民的爱国之心展现的淋漓尽致,将那时候青年为追求一条救国救民道路的坎坷经历呈现的真实具体。该影视作品向我们重现了一百多年前的中国现状及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分子的历史。特别是以北大为首的青年学子和以文人为代表的先进分子,他们燃烧青春、澎湃,经过长时间不断的实践和努力,最终选择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同时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不断推进马克思中国化进程。该剧给太多的震撼和启迪。 何为“先进”思想?此剧中主要体现在以青年为先锋发起的五四运动、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以及历史上多位思想家为挽救民族危亡提出了许多新的、科学的思想。这些都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都是第一次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去寻找突破口,第一次系统分析、总结了之前的错误思想并寻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且科学的思想,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思想。这即为“先进”。李大钊先生作为书社的编辑者,一直研究马克思主义以及讴歌十月,到后来成立后,他坚定选择走马克思主义,领导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开展工人运动(特别体现在他为考察民情,寻找救国道路时接济底层群众和帮助长辛店工人)他的善良、无私在剧中体现的的淋漓尽致。因此,守常先生的公德、私德都无可挑剔,是当之无愧的导师。他成为我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家可谓是当之无愧!如今,我们更要继承和发扬大钊先生身上对真理矢志不渝的精神和对面对危险大义凛然的优秀品质。给予我们青年的启示为是要坚定自己的爱国信念,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最重要的是将其先进思想外化于形,更要内化于心! 何为“中国人精神”?辜鸿铭教授在北大澎湃的演讲中为我们诠释了答案,一句“辫子是我们中国文化斩不断的根”一时间引得无数学子内心强烈共鸣。他说有形的辫子即为他身上的,而无形的辫子则是藏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演讲不仅将我们中国精神分析的清晰、透彻,同时还通过与其他各国精神的比较,让我们懂得我们中国精神具有一种独一无二的难以言喻的内核:温良(一种同情、一种心灵力量)。现在想起剧中辜鸿铭教授起初与陈独秀等人的思想有冲突到他接纳后辈思想的场景,无不体现他的格局和温良。面对朋友,他选择无条件尊重,信任和支持蔡元培;面对与英国公使的谈判,他挺身而出维护中国的利益。辜鸿铭教授虽生在南洋,学在西洋,但他是一名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可以说他是中国人思想归属的代表,是中国精神很好诠释的代表。现如今,请拿出我们的实际行动,相信我们的国家,让“温良”力量永存于我们现代人的心中! “利刃”即青年,陈独秀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全剧中让人沸腾的莫过于以青年为首的聚众,实行种种牵动人心的爱国画面。此外陈独秀在北大演讲中提到中国人的道德观念要进行彻底的改变,就必须挖掉那霉那疮,建立新思想从而塑造新青年。他提到塑造新青年有六条标准,即科学和,这对于当时的青年就像是一束光,一束思想之光,一束未来之光。这足以表明陈独秀先生从没有放弃为国家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同时他提出要进行思想都使用白话文,这对当时来说是非常先进的。这也为之后鲁迅先生写出的第一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做铺垫,极力反应了当时社会现状的残酷。由于该剧是以五四运动青年力量为开端,以探索并坚定走马克思主义为主线,最终给予了他们朝气蓬勃的信念,激发他们奋斗的力量。一直到中国党的成立才给我们国家真正添加了一道彩虹。因此,陈独秀先生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靠的是行动而非言语,靠的是心中的信念而非一时起意。这对于我们当代青年有许多启示:青年思想是主流;行动永远比语言更有力量;将爱国思想要融入我们的血液之中;科学、客观的看待每一位爱国思想家。 总的来说,《觉醒年代》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优秀作品,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那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也让我们更加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作为我们新时代青年,重温血与火的历史,不断增强我们的爱国情感,汲取那个不平凡时代的伟大精神力量,让爱国之心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必将会让青春在奋斗中闪光! 作者简介:刘莎,湖北荆门人 笔名:一棵树,现是一名大三在校生,我永远相信文字的魅力是其他事物无法比拟的,日常生活中我喜欢将我的所见所闻用图片的形式记录,但更爱用文字来传递我内心的情感。我的座右铭为:少年不惧岁月长,彼方尚有荣光在! ●投稿须知:投稿后15天内未刊发的,自行处理。禁止一稿多投。如有自愿打赏,用于平台维护,部分链接会加广告,补贴网络流量,不理解的请勿投稿。 ◆微刊副主编兼评论嘉宾:雷萍 杨艳萍 胡朝阳 乔宪俊 梅常青 任永贵 任剑锋宋会兵闫永红 星丽花 侯进元朱仙寿王瑄 张维春(排名不分先后) ◆名誉主席:董守和◆主 席:依 凝◆常务:刘 畅◆:程启宏 朱超群 刘艳军 卢小夫 李景 梁小颖(香港) |
---|---|
☛ 1024社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