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总版主
![]() |
《我不是药神》:荒诞喜剧中对现实的思考和期待 癌症可以说是我们生活中谈之色变的一种疾病,往往是家中一人得病,全家都要被拖垮,《我不是药神》打动了千千万万的观众,说出了百姓的心声。
影视艺术作为时代的多棱镜,总是要折射出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现象;他们又如同社会的万花筒,展现出一幅幅社会生活的斑斓图景。《我不是药神》就是聚焦底层社会的基层人民,对小人物的生活现状进行了真实细致地描绘,让观众感同身受,产生情感共鸣。 《我不是药神》前半段风格荒诞带有喜剧色彩,后半段写实很沉重。影片剪辑流畅,镜头语言干脆富有幽默感。整部片子看起来有笑有泪还有思考,以喜剧的形式触及沉重的社会问题,生动展现了一批小人物的生命故事。影片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也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通过电影的呈现、传播,将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涉及广大弱势群体利益的社会议题的解决推向前进了一大步,这不得不说是一大进步。 电影取材于真实发生的故事,将故事所隐射的国家政策、社会矛盾、家庭伦理、个人生死等议题暴露在广大的受众面前。展现故事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一个流程,真正的目的是要对影片所探讨的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反思,推动现实问题的改变与解决,才是终极使命。 《我不是药神》对当下社会问题大胆深入的刻画,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引发人们对白血病群体的关注,促进医疗体制的改革。电影是极其成功的,同时他也表现了超强的现实主义的人文关怀。坚持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人道主义立场,理解人情,尊重人性。 中国第三代电影导演的代表人物谢晋曾说道:“我觉得对于电影来说,只是画面好、音乐好,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看它人物刻画得怎么样。人物留在观众心里,这是对一部电影的最高评价。” 《我不是药神》一片对人物的塑造非常成功,一开始吕受益找到程勇帮忙到印度购药时程勇严词拒绝,后来因为父亲病重需要高额手术费、房租也没有钱交,于是他同意走私印度格列宁。但他并没有直接豁出去做,而是先确认了药物的安全性,看文件、去医院打听等,最后才踏出贩药这一步。 他始终谨慎,不是随便跑去药店买几瓶药,而是直接找到出产商。但是拿到药后他和吕受益售药遇到困难,药卖不出去。于是他在吕受益的介绍下认识了病友总群主刘思慧,为了售药又精心设计了一条安全的销售链。一群小人物就这样聚集在一起:油腻大叔程勇、八面玲珑的刘思慧、沉默暴戾的黄毛、虔诚朴实的刘牧师、小市民吕受益…… 五个人组成一个团队,也是最理想的状态。从“生旦净末丑”来定义人物形象,程勇是核心人物他就是武生,有些鲁莽但也有一些智慧。他是立体的,一开始他贩药并不是为了救人而是赚钱,到最后吕受益的死他的挣扎,都处理得非常戏剧化。 旦角是刘思慧,花旦。她貌美、处事圆滑、办事冷静、仗义。为了患病的女儿,她可以什么都不管。黄毛是大花脸,十分仗义内心的是非观念非常坚定。 末就是老生,刘牧师。刘牧师在当中好似最格格不入的一位,他是虔诚的徒不愿意干违法的事,同时他又满怀大爱,为了教友加入贩药的队伍。他看起来特别怕事,一点风吹草动就颤颤巍巍。可是在假药骗子面前,他却是第一个站出来发声的人。 丑角就是吕受益,片中放大了他小市民的一个特点。他刚出场摘口罩时我们发现他戴着好几层,这一细节看出他的惜命。但看似软弱胆小,见缝就钻的吕受益,实际上非常强大。作为身患重病的他死很简单,活下去却要莫大的勇气。知道自己有病之后就不想活了,直到儿子的出现,让他重新唤起求生欲,于是他想尽办法地为自己找活路。如果没有吕受益,这个团队就没了存在的可能。 五个人缺一不可,除了主角程勇其余四个配角也都处理得非常准确,电影叙述形神具在,每一位演员都很像故事中的角色,没有违和感。此外,吕受益的妻子、周一围饰演的曹警官、查药时身患重疾的老奶奶……都奉上了他们精心的表演。老奶奶在片中说的“谁家还没个病人?“你能保证你一辈子不生病吗?”等,成为了很多网友心中最经典的“泪点”。群众演员为角色的倾心付出,亦收获了观众们如潮好评。 《我不是药神》不仅象征着中国现实主义批判影片的重生,同时也反映了我们电影审片制度的不断进步。中国电影市场需要这样的电影,也希望将来能看到更多更好的类似影片出现在电影院的荧幕上。 |
---|---|
☛ 1024社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