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至20日,石阡县乡村工匠经营管理能力专题培训班在四川蒙顶山合作社发展培训学院(简称:蒙顶山学院)举行。
16日,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郭晓鸣,石阡县委(挂职)、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党务纪检室主任张彬,铜仁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宋尧广,新华社四川分社办公室班子成员刘超,雅安市乡村振兴局社会事业科科长郑晓梅,石阡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封国柱,全国首批乡村工匠名师、贵州省手工制茶大师饶登祥,四川首批省级乡村工匠、四川省制茶大师高永川,蒙顶山学院执行院长王光远,以及来自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的50位乡村工匠参加开班仪式。
蒙顶山学院执行院长王光远向大家介绍学院成立背景及发展历程,重点介绍学院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领域的探索实践。他表示乡村工匠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和蒙顶山学院致力于探索形成系统性的培育支持体系,为全国培养更多乡村工匠。
石阡县委(挂职)、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党务纪检室主任张彬表示,在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协调引荐下,石阡县和蒙顶山学院结缘,双方高效筹备本次活动。他表示,石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非常重视乡村工匠的培育工作,希望此次培训学员按照要求认真学习交流,学有所获、回到家乡贡献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去。
全国首批乡村工匠名师、贵州省手工制茶大师饶登祥作为本期学员代表进行分享,介绍个人成长和手工制茶的经历经验,特别提到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和体会,建议学员心怀热爱,深耕自己所在的领域,将事业努力做到极致。
针对本期学员乡村工匠的身份特点,在课程设计、讲师组织及后勤保障方面均做了定制优化,注重对乡村工匠的经营管理能力进行提升,从主体创办、品牌打造、电商营销等方面安排相关课程。同时将石阡县主要产业苔茶产业与学院驻地名山区蒙顶山茶有机衔接交流,将邀请两地全国首批乡村工匠名师进行联动,组织学员前往全国乡村工匠名师张跃华工作室,国家一级茶艺技师、龙行十八式长嘴壶茶艺非遗传承人王霏工作室开展现场教学,并组织石阡县乡村工匠高质量培养龙门阵活动,就石阡县乡村工匠成长面临的挑战、需要的支持、可以做好的事情等话题进行讨论,邀请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郭晓鸣进行总结点评。
针对乡村传统技艺传承人数量少、老龄化等问题,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于2023年发起乡村工匠项目,整合各类资源和创新合作机制,通过挖掘认定、传承培训、产业扶持的全链条、度的赋能培育体系,探索乡村工匠传承培育与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有机结合的新模式,推动乡村工匠稳岗增收。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